<毋通嫌臺灣>

林央敏
注釋
1. 〔hiâm〕 :嫌惡、討厭、抱怨
2. 四界 〔sì-kè〕 :到處、處處
3. 五穀 〔ngóo-kok〕 :泛指各種主要的穀物。普通說法以稻、小米、高粱、大麥、豆類為五穀
4. 討趁 〔thó-thàn〕 :工作賺錢來過生活,在此為賺錢謀生的意思
題解

      〈毋通嫌臺灣〉是林央敏佇1987年寫的一首詩,伊寫這首詩的時陣才32歲,嘛是伊思想轉變、臺灣意識發穎的時陣。1987年嘛是臺灣解除長期戒嚴的年代,規个臺灣佇政治、社會、文化各方面攏有真大的改變,嘛是文學沓沓仔行入臺灣主體意識的年代。

      林央敏捌按呢提起:「彼个時陣的臺灣人,對家己無自信,對臺灣沒有深刻的疼心,這種現象不應該存在。」林央敏強調:「臺灣若真正無好,咱就應該愛去改善,予伊愈來愈好!臺灣若好,咱就愛繼續拍拚,予伊維持甲愈好,這是做一个臺灣人,對這塊土地的責任。」

      〈毋通嫌臺灣〉這首詩予音樂家蕭泰然譜做交響樂曲,常在有樂團演奏,感動真濟人。1991年流行歌星許景淳以這首〈毋通嫌臺灣〉,得著金曲獎台語歌后,這首歌的作詞者林央敏,嘛得著彼年的金曲獎台語作詞人。林央敏表示:「我雖然得著金曲獎台語作詞人獎,但是我無去領獎,我感覺獎的意義是對個人。毋過,我感覺國家閣較重要,這片土地閣較重要。」

作者

 

      林央敏, 1955年出世,臺灣嘉義縣人。省立嘉義師專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,捌擔任國小教師、台語文推展協會會長、靜宜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、台文戰線社長、台灣筆會理事、海翁台語文教育協會常務理事。文學作品捌得著聯合報文學獎首獎、榮後基金會台灣詩獎、巫永福評論獎、新聞局金曲獎第一屆台語歌曲最佳作詞人獎……等多項文學獎。1983年開始台語寫作,是少數由中文迒入台文寫作的作家之一。代先提倡台灣民族文學,是戰後台語文學運動的倡導作家佮台語文學理論的主要建構者。

 

      林央敏的作品風格變化真濟,融合東西方寫作技巧,包括詩、散文、小說、劇本、評論、雜文、台語字典、作曲與電腦軟體等,會使講是全方位的作家。作品入選詩、散文、小說、評論的各種選集八十外種,也捌選入小學、中學佮大學的教科書當中,閣有一寡作品捌翻譯做英、日文發表佇外國書刊。林央敏的作品內底有一部九千逝、十一萬字的《胭脂淚》這首詩是台語文學的第一部史詩(EPIC),也是台灣文學史上長的詩篇。詩作〈毋通嫌台灣〉被音樂界譜做24種無仝的樂曲,對催化台灣人的意識佮民主運動攏有足深的影響。

 

 

問題與討論

1.這首詩號名做〈毋通嫌臺灣〉,內容真短、使用的文字嘛真淺白,煞得著真濟人的肯定,並且譜成音樂曲咧傳唱,你認為是按怎?請講出你的理由佮看法。

2. 這首詩的第一段有這句「土地雖然有較狹」,請你去查詢咱臺灣的土地佮人口數的比例,佮世界各國的比較,講看覓是按怎作者會寫出這句「土地雖然有較狹」的理由佮原因。

3.這首詩的第二段有「果子的甜,五穀的芳」的詩句,請同學去揣相關的資料,佮逐家分享咱臺灣產量前三名的果子佮五穀的名稱。

4. 這首詩的第三段有「雖然討趁無輕鬆」的詩句,佮傳統俗諺所描述的「臺灣錢,淹跤目」敢若有衝突,你認為作者是按怎欲按呢寫?請講出你的看法。

賞析

      〈毋通嫌臺灣〉是一首字數簡短、充滿民謠風的臺語歌詩。攏總分做三葩,每一葩有五逝。規首詩呈現出形式工整、押韻順喙、好記好唸的歌詩風格。

      拄開始看這首詩,會感覺伊的用字簡單、描述的內容嘛真表面,講的攏是咱一般人對臺灣的基本認識。毋過,詳細共加唸幾若擺了後,會發現作者佇語言的節奏、歌詩的音樂性這方面有下真濟苦心去經營,才有法度佇短短的篇章內底,建立容易唸唱的音樂特色。嘛成做後來受眾多音樂家提來譜做音樂作品的因緣。

      對作品的本身來看,每一葩的第一句分別是「咱若愛祖先」、「咱若愛囝孫」、「咱若愛故鄉」就是一種對祖先佮囝孫這種血緣的連結,紲咧閣對飼養咱所有臺灣人的土地的連結,使咱對伊的感情佇短短的文字內底就予叫醒。閣來,讀者就隨綴作者的文字進入「阿爸的汗,阿母的血」所種作的田園,「土地雖然有較狹」畢竟嘛是爸母的血汗沃落的土地,咱哪會當共棄嫌咧?

      第二葩紲接第一葩的理路,「土地雖然有較狹」,猶原「也有田園也有山」,所以「果子的甜,五穀的芳」、「予咱後代食袂空」,彼就若親像講爸母辛苦討趁,飼養囝兒序細,就算無山珍海味,總嘛無共咱枵著,咱哪會當共棄嫌咧?

      第三葩順前兩葩的表現,這个飼養咱幾若代人的土地,毋管當初咱的祖先對佗位來的,這塊土地已經是咱所有人的故鄉矣。就算這塊土地有足濟缺點,「雖然討趁無輕鬆」總嘛是飼養咱的土地,徛佇感情的角度,咱哪通共棄嫌咧?只有「認真拍拚,前途有望」,才會予「咱的幸福袂輸人」。

      這首詩佇1987年發表就共臺灣人對這塊土地的感情引𤆬出來,因為佇早期兩岸對立的年代,攏共臺灣當做是反攻大陸的跳板,就算伊飼養眾多臺灣的百姓,猶有真濟統治階層無共這塊土地當做是家己安身立命的故鄉,致使濟濟臺灣人存在對家己無信心的現象。真濟人若有機會就欲出國留學,甚至提著學位就留佇當地釘根落塗,永遠無欲轉來臺灣,欠缺對咱土地的疼惜,這是足可惜的現象。

      臺灣有一句俗語講:「爸母閣較䆀,囝兒嘛無嫌爸母䆀!」作者寫這首詩就是欲鼓勵臺灣人徛佇愛鄉、愛土的精神,毋通棄嫌這塊飼養咱的土地。故鄉有缺點,咱愛做伙拍拚,予伊愈來愈好,毋是共伊棄嫌,予伊成做世界的孤兒,這嘛是作者上重要的向望。

學習單

1.學習任務現代詩仿作,〈毋通嫌OO

請各位同學按照作者〈毋通嫌臺灣〉的格式,照各人故鄉的無仝,模仿改寫做類似的詩,括號內底是一定愛改寫的部份,完成了後才閣用閩南語朗讀予逐家聽看覓。

〈毋通嫌       

咱若愛祖先

請你毋通嫌(   

    )雖然有較(   

    )的汗,(    )的血

沃落鄉土滿四界

 

咱若愛囝孫

請你毋通嫌(   

也有田園也有山

    )的甜,(    )的芳

予咱後代食袂空

 

咱若愛故鄉

請你毋通嫌(   

雖然(    )無輕鬆

認真(    ),(    )有望

咱的幸福袂輸人

資料提供:
發音
意義
衍伸詞
參考例句

輔助小鍵盤

ˋ
^
ˇ
-
'
閩南語線上輸入法 ( 測試版 )
查詢中
查無相關單字
您是否想輸入 ...
.
,
:
;
?
!
(
)